張桂梅: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;被授予“時代楷?!狈Q號;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、校長;黨的十七大、二十大代表;獲評全國脫貧攻堅楷模、“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”、全國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、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、中國十大女杰、全國先進工作者、全國道德模范。
張桂梅堅守滇西深度貧困山區(qū),創(chuàng)辦全國唯一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,讓兩千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,創(chuàng)造了大山里的“教育奇跡”,點亮鄉(xiāng)村女孩的人生夢想。2020年12月11日,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張桂梅“時代楷?!狈Q號;2021年6月29日,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她頒授“七一勛章”。
做點亮女孩人生的一束光
每年高考成績一出,無論認識不認識,大家都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張桂梅創(chuàng)立的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(以下簡稱“華坪女高”)。她讓兩千多名女孩走出大山,考上大學。
十幾年前,張桂梅曾說:“我有一個夢想,辦一所不收費的女子高中,把山里的女孩子都找來讀書?!倍?,她實現(xiàn)的不只是自己的夢想,也圓了山村女孩子的讀書夢。
辦學初期,學校條件差,剛建起來的華坪女高,沒有圍墻,沒有食堂,甚至沒有廁所,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桿。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,在另一間教室睡覺,吃飯、上廁所只能去隔壁學校。但張桂梅說,她不能等到一切都建好再開學,晚一年招生,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。
也是從那時候起,張桂梅暗下決心,就是把命搭上,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。
華坪女高的學生都熟悉張桂梅手里的小喇叭,她似乎永遠都在對著小喇叭喊:“姑娘們,快點!快點!”從創(chuàng)辦學校至今,她始終睡在學生宿舍,管理非常嚴格,將學生吃飯、睡覺、做操的時間嚴格控制在分秒。因為“入學的女孩子要把小學、初中的課補回來才能參加高考,在這里3年,相當于要學7年的知識”。她不厭其煩地督促學生起床、跑步、吃飯、睡覺,“你們遲到一秒鐘我也不干”!她不斷地對老師和學生說:“堅持,再堅持一下唄!”華坪女高的學生都知道,進入這所學校就是來改變命運的,不拼拿什么和別人比?張老師也在拼啊!
2011年夏天,華坪女高首屆畢業(yè)生高考成績出爐,達到百分百上線率,華坪女高創(chuàng)造了一個教學奇跡。華坪女高送走一屆又一屆畢業(yè)生,連續(xù)13年綜合成績穩(wěn)居全市第一。
2021年6月29日,張桂梅到人民大會堂參加“七一勛章”頒授儀式,她被人攙扶著上臺領獎,那貼滿膏藥的雙手感動了所有人。
事實上,張桂梅身患20多種疾病,骨瘤、類風濕……然而,拖著病軀,她堅持家訪,覆蓋華坪和周邊區(qū)縣學生的家庭。她翻山越嶺不畏艱險,有時累得在路邊昏睡過,也摔斷過肋骨。暈倒、迷路、受傷、發(fā)燒……都不能阻斷她家訪的腳步。
在家訪中,張桂梅經(jīng)常會掏盡身上所有的錢,甚至當場脫下自己的新棉衣送給衣著單薄的學生家長。她用各級政府給她的獎勵、補貼和各界捐款資助貧困學生的家庭,也會根據(jù)實際情況幫助他們向民政部門申請低保保障。
通過家訪,每個學生和家庭的喜怒哀樂張桂梅全都了然于心,也全都盡自己所能對癥下藥。十幾年來,華坪女高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輟學。
“如果能培養(yǎng)有文化、有責任的母親,大山里的孩子就不會輟學,更不會成為孤兒,就能改變一代代女性的人生,不讓貧困代際傳承?!睆埞鹈菲鸩荨蛾P于創(chuàng)辦華坪縣貧困女子高中的設想與計劃》時,曾寫下她努力的最終目標:要使華坪縣的女性實現(xiàn)“高素質(zhì)的女孩—高素質(zhì)的母親—高素質(zhì)的下一代”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人們說,張桂梅就是一束光,照亮了女孩們的人生。

一個普通女教師的“狂想”
當年,年輕的張桂梅從黑龍江來到云南,與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鎮(zhèn)第一中學教書,不料丈夫因胃癌去世,痛苦萬分的張桂梅日日觸景傷情,她想換換環(huán)境,于是申請調(diào)到偏遠的云南麗江市華坪縣任教。然而天有不測風云,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,需立即住院治療。當初為給丈夫看病早已花光了所有的積蓄,在華坪,她無親無故、無依無靠,一貧如洗的張桂梅絕望了。但是她心里記掛著畢業(yè)班,她不能放棄孩子們,于是她忍著病痛一個教室一個教室地上課,直到把學生都送進了考場。
張桂梅的情況很快被大家獲知,在1997年的縣婦代會上,代表們和縣領導主動為張桂梅捐款治病,甚至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,沒錢坐車,走幾小時山路回家。張桂梅熱淚滾滾,她被前所未有的溫暖包圍,從此她的生命將和華坪緊緊連在一起。
手術(shù)后的張桂梅回到學校,發(fā)現(xiàn)班上有好幾個女生輟學了。明明成績都很好,為什么就不讀了呢?接著她注意到各個班里的女生人數(shù)都大大少于男生。她陷入了沉思,是什么原因讓女生入學率低,退學率高?于是她開始到學生家里家訪。有的女孩哭著說自己想讀書,但家里太窮拿不出學費,父母讓她嫁人換彩禮;有的女孩則被父母留在家干農(nóng)活,供上學的哥哥弟弟們?nèi)タh城補課……
張桂梅一邊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讓女孩讀書,一邊找村干部幫忙做工作。她想能拉回一個是一個,實在家里窮拿不出學費的,她就用自己的工資補貼。從那以后,張桂梅從牙縫里省下來的錢都留給了那些上不起學的女生。
在云南貧困的大山里,重男輕女的傳統(tǒng)觀念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命運,張桂梅明白,個人的資助實在是杯水車薪,怎樣才能真正幫到這些女孩子呢?她想到的辦法是一個在很多人看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——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,為大山里的女孩提供受教育機會。因為“只有這樣才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,打破女孩沒文化的惡性循環(huán)”。她說:“我要解決低素質(zhì)母親和低素質(zhì)孩子的惡性循環(huán)!”
誰能相信一個普通女教師的“狂想”呢?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,連續(xù)幾年,張桂梅一到假期就去云南昆明街頭募捐,到處跟人講自己的辦學夢想,把歷年來獲得的榮譽證書復印了一份又一份,用兜子提著,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。可人家說她是騙子,甚至有保安放狗咬她。
就在張桂梅也覺得夢想永遠只能是夢想的時候,一個機遇終結(jié)了她“乞丐”一樣的日子。
張桂梅當時因為帶病堅持教學,成績突出,獲得了諸多國家級榮譽。2007年,她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,縣里資助她7000元,讓她換換行頭,光光鮮鮮地去北京開會。從來不舍得買新衣服的張桂梅卻用這筆錢給學生買了臺電腦,自己則穿著平日的衣服去了北京,而正是這身舊衣服為她帶來了轉(zhuǎn)機。
那天早晨,張桂梅正往會場走,忽然被一位女記者拉住,告訴她,她的牛仔褲后面破了兩個洞。雖然尷尬,但也因此有了向記者傾訴的機會,整整一個晚上,張桂梅將自己的辦學夢想和盤托出。
很快,一篇《“我有一個夢想”——訪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》的報道發(fā)出,張桂梅的夢想感動了無數(shù)人,當?shù)卣紫饶贸?00萬元資助其辦學。
2008年9月1日,華坪女高建成并正式開學,這也是全國唯一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。第一年就招收了100名來自大山的女孩,看著她們走進校園,開始新的人生,張桂梅站在教學樓前淚流滿面。

腳步蹣跚步履不停
麗江市貧困山區(qū)許多初中畢業(yè)的女孩,都走進了華坪女高的學堂,歷屆高中畢業(yè)生升學率100%。畢業(yè)生們進了浙江大學、廈門大學、四川大學、武漢大學……遍布全國各地。張桂梅曾經(jīng)鼓勵她們“去艱苦的地方,報效祖國”,很多學生大學畢業(yè)后和她們的校長一樣,主動選擇去偏遠艱苦的地方工作。她們當了教師、警察、醫(yī)生……
張桂梅的一位姓李的學生說,自己的父親去世,家里沒有能力供她讀高中,是華坪女高免收學費、書費、住宿費,張桂梅老師每月還給她700元生活費,才讓她讀完高中。當她正在為大學學費發(fā)愁的時候,張老師又送來了1萬元。這位學生的母親說:“張老師很偉大!沒有她和華坪女高的幫助,孩子讀不了高中,也上不了大學?!?/span>
張桂梅的一名姓高的學生,初三沒畢業(yè)父母就先后去世,留下她和弟弟以及年邁的爺爺。她的中考分數(shù)遠超當年錄取分數(shù)線,她報考了華坪女高,學校不僅免學費書費,張桂梅每月還補助她300元生活費,又把她弟弟接到兒童之家生活。在張桂梅的不斷鼓勵下,她終于走出喪親的悲痛,努力學習,考上了大學,現(xiàn)在她也有了幸福的小家。她說:“沒有張桂梅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,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,我喊她阿媽?!?/span>
張桂梅的學生周云麗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學生,大學畢業(yè)后,本來考取了鄰縣一所中學的教師崗位。聽說華坪女高缺教師,她毫不猶豫放棄了正式編制,回到母校擔任代課老師,直到一年后才考試轉(zhuǎn)正?!斑@都是張老師教育我們的,自己強大了,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?!?/span>
兩千多名女生接受了“公平而有質(zhì)量的教育”,從華坪女高走進大學。不僅她們自己的命運就此發(fā)生轉(zhuǎn)折,也給貧困的家庭帶去了新生,為當?shù)氐拿撠毠宰鞒隽瞬豢赡绲呢暙I。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彭麗媛,向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致賀詞時,提及張桂梅的故事,稱贊她:“像一束希望之光,照亮孩子們的追夢人生?!?/span>

只要有黨員在,就沒有辦不成的事
獲得“時代楷?!焙汀捌咭粍渍隆焙螅芏嗳硕挤Q贊張桂梅了不起,她卻說:“華坪女高能走到今天,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的后盾?!钡拇_,各級黨委、政府都給了華坪女高極大的支持,當?shù)貫閷W校解決了50個教師編制,教師工資和辦學經(jīng)費均由縣財政全額撥款。
華坪女高辦學初期,17名老師有9名辭職,張桂梅注意到,加上自己,剩下的教師中有6名共產(chǎn)黨員。她心中立刻有了力量,“只要有黨員在,就沒有辦不成的事”。于是她帶領黨員重溫入黨誓詞,讓所有的黨員充滿力量,意識到責任與使命,學校因此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。
張桂梅深知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。高一進校第一課,張桂梅會讓新生抄寫中國共產(chǎn)黨章程,聽革命故事;唱紅色歌曲、憶紅色歷史、讀紅色著作、記紅色名言、看紅色影視、塑紅色課堂、辦紅色校報——紅色教育就是“特色教育”。校園里處處有紅色文化標語,操場旁的石壁上繪有鮮紅黨旗和入黨誓詞,還有“共產(chǎn)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”的巨幅大字。每天下課全校同學會在操場集合,唱紅色歌曲,做紅色課間操,張桂梅尤其喜歡舉著小喇叭,帶著姑娘們一起唱《紅梅贊》。學生群情激昂、熱血沸騰。
張桂梅要求黨員教職員工全都佩戴黨員徽章上班,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,每周唱一支經(jīng)典革命歌曲,每周開展一次黨員理論學習,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。她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,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,而這一教育理念讓大山里的學生變得堅強有力。
有人對張桂梅說,張老師,你快枯竭了,一個人愛的能量是有限的,你已經(jīng)輸出到了極限。張桂梅回答:“說實話,光靠同情心和熱情,我堅持不到今天。支撐我走下去的,是一種責任與追求。我是共產(chǎn)黨員,只要還有一口氣,就要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傾盡全力,奉獻所有!”
“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,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。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,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!”這是華坪女高的錚錚誓詞。
責任編輯:蘇容、邵瑋、柳亞敏
總平臺審核編輯:張燕云